• 欢迎进入中科量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官网,专业专注文物安全、保护产品及应用方案提供商!

陕西历史博物馆盘活用好博物馆资源 开展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

更新时间:2023-09-11 10:35:38

  八月暑假的一个早上,陕西历史博物馆迎来了一批“青少年粉丝”观众,大家早早守候在博物馆门口,等待开馆之后进入“唐墓壁画珍品馆”去领略“大唐盛世”的独特魅力。这些青少年学生都是陕历博“盛世壁藏”研学课程的受众,他们在完成学校部分课程的学习后,来陕历博进行博物馆的课程学习。“必须早点来,因为今天是我的‘文物医生’实习日,通过今天的考核我就能拿到‘历博文物小医生’实习证明了!”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的学生说。

  “盛世壁藏”研学课程是近两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全力打造的一个馆校教育品牌,自2021年实施之后,每次课程的报名总是处于“爆满”状态,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有机会参加,陕历博还为港澳和陕西省内近10所中小学提供了40余场研学服务。课程选取唐墓壁画中的具体意象元素作为主题。独具特色的服饰、令人垂涎的美食、美轮美奂的器物让来参加课程的孩子们走进大唐盛世,走进优秀传统文化。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很多学校都把博物馆学习参观作为“暑期作业”的一种形式,博物馆研学也成为学生进行课外知识拓展、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对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盛世壁藏”研学课程,前来接送学生的家长们也好评连连:“这个课程和孩子在学校的语文、美术、历史等学科内容是有关联的,很多在学校提到的东西,在博物馆都有对应的拓展,而且还能锻炼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我们每年都要给孩子报名。”

  现在,各地博物馆与学校及社会架构都在开展合作,推出了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课程。博物馆已成为中小学历史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是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第二课堂”。“博物馆开展历史文化教育,并不是简单地让孩子们来博物馆听讲解、看文物,而是要通过一系列和他们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活动,让他们得到启发,凭借自己的兴趣去研究探索,传递文物背后的优秀历史文化,培养‘知行合一’的思维理念,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陕西历史博物馆社教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如何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好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陕历博做了不少功课。

  联合科研基地开展研学活动现场

  开展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不是简单的藏品展示,而是要盘活用好博物馆资源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众多,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将蕴藏在其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展示给青少年,让他们从中获得知识、获得启发,是陕历博多年来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领域深耕探索的方向。

  要想盘活用好博物馆资源,需要先厘清博物馆的资源有哪些。除了藏品本身以外,和藏品相关的保护修复、文物研究、考古发掘等相关技术手段和研究成果,都是能够用来开展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我们希望发挥藏品优势,挖掘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结合点,推动‘殿堂’变‘课堂’。唐墓壁画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独具特色的珍贵藏品,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审美价值。而唐墓壁画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更为其赋予了深刻的科学价值和时代价值。除此之外,陕历博馆藏壁画保护修复与材料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的专家和研究成果等也是十分重要的科研资源。”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步雁说。

  对于连续参加了两年陕历博研学课程的四年级学生李晨钰来说,相比之前参加过的博物馆教育课程,“盛世壁藏”让她印象颇深。“以前来参观的时候觉得这些壁画没什么意思,直到去年上了这个课程才发现,里面的内容很有趣,我们合作翻译古文查找线索,复原了唐代冰淇淋‘酥山’,还去‘文物医院’和专家老师学习了壁画修复,这种感觉比坐在教室学美术过瘾多了。”

  据了解,陕历博不仅为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学生提供定制主题的研学课程,还依托国内重点科研基地的科研成果,针对高中生和大学生设置了研究课题并提供经费和专家指导。小初高课程由浅到深,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真正将博物馆资源在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方面用好用实。

  联合考古研究院开展研学活动现场

  馆校共研共育是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的质量保障

  “一些博物馆研学课程实际上是不太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学习的内容和我们学校教育并不能相互呼应,学生过去也就是走马观花,返校之后也没有引发他们深度的学习行为。所以当陕历博找到我们合作开发实施研学课程时,我们也很乐意参与。”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教师苏白雪说。

  博物馆研学课程的开发是一项具有高度科学性的工作,并不仅仅是设计一些体验活动那么简单,如何保证课程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贴合学校教育需求,让陕历博课程策划人员倍感压力。“经过多次讨论,我们这次决定采取与学校全程合作的方式进行研发。开发过程经历学情分析、目标设定、大纲构建、内容设置等多个环节,还反复进行了科学性和可行性论证。”

  课题论证会

  馆校合作研发是第一步,下一步的课程落地实施是考验双方合作成果的重要环节。“关于课程的实施,我们和陕历博也进行了多次沟通研讨,最终采用双向教学的形式,这样既能让双方教育内容相互呼应,实现博物馆教育和课堂教育有效融通,而且课后评价也更加全面,对于课程的优化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从开发到评价的全过程共建模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博物馆资源的教育作用,而且从合作机制上也确保了馆校合作质量,能够实现博物馆和学校的常态化合作。“博物馆和学校相兼容,建立课程教学、师资培训和课程设计的双向结构团队,可以说是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教育资源平台,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博物馆教育对我们学校教育的拓展延伸作用,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也大幅提升了,而且也促进了我们教师的进修和学习。”苏白雪说。

  香港活动现场

  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要面向更多地区

  常年“一票难求”的陕历博是很多青少年研学的重要站点。陕历博社教部副主任蔡淋介绍,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朋友都能享受到馆校合作的优秀成果,陕西历史博物馆借助“流动博物馆”“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和校内博物馆等资源平台将研学课程推进各类中小学校,同时推出微视频课程和小游戏,利用官方公众号面向线上观众进行传播。

  此外,“盛世壁藏”研学课程还专门开发了配套的课程读本、绘制修复体验套装以及各类教育文创产品。为配合“唐代壁画文化特展”“云游中华·博古通新”等活动走进港澳校园,课程配套读本在原有趣味性、互动性的基础上,增加影片、地图、漫画等形式比例,让课程内容更加生动,贴合香港青少年的学习习惯,更好地为当地青少年学生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内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来自澳门的中学生陈佳宁在课程结束后开心地说道:“这些读本很精美,我都已经收藏起来了。通过这次课程,我们才知道壁画除了画面内容很有趣以外,其实还经历了这么多保护修复程序才能和我们见面,实在太了不起了!希望以后能去博物馆实地体验一下,因为这种学习方式真的太有意思了。”

  教育文创产品(部分)

  陈佳宁的老师认为,这样的研学课程走进校园,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学生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的现状,有助于领悟人文课程的精神内涵。“孩子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了解我们国家的文化瑰宝,提升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

  在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陕西历史博物馆“盘活用好博物馆资源 开展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项目入选国家文物局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

本文转载自“国家文物局”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