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进入中科量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官网,专业专注文物安全、保护产品及应用方案提供商!

一周各地文物动态摘编(9.23-9.29)

更新时间:2023-10-07 15:18:10

  国新办举行《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新闻发布会

  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中国积极开展人文交流,目前已与157个国家签署文化、文物、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协议,与25个国家签署防止文物非法进出境政府之间的合作。这十年,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举办500多个文物进出境展览,在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柬埔寨吴哥窟等6个国家11处开展文物古迹保护和修复,与24个国家开展44项联合考古工作,已经促成1800多件流失文物回归祖国,为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增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作出积极贡献。

  四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9月28日,国家文物局召开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4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和龙大洞遗址年代距今5-1.5万年,是中国长白山地区年代最早、文化序列最完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马鞍桥山遗址年代距今约7700-5500年,对研究红山文化聚落形态、社会等级分化与精神信仰具有重要价值。邾国故城遗址新发现一处始建于战国、沿用至秦汉时期的大型建筑基址,是从诸侯并立走向大一统王朝历史进程的珍贵缩影。金中都遗址发现大型建筑基址,结合文献初步推断可能为金代皇家寺院大觉寺遗址,是研究金中都城市规划、建筑布局与皇家礼制的重要资料。

  文物保护技术装备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举办

  9月27日,“文物保护技术装备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本次会议以“装备自主创新,助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国家文物局、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与会专家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及应用工作已取得的成果与成效,立足新形势新要求,分析我国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高新技术装备持续赋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与路径。“文物风险管理”“文物保护修复”“智慧文博”三场专题研讨会、制器为先——文物保护技术装备应用展同期举办。

  “五洲四海——‘一带一路’文物考古合作展”开幕

  9月28日,“五洲四海——‘一带一路’文物考古合作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幕。展览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故宫博物院、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承办,展出中外展品84件(组),不少文物是首次与公众见面。这些珍贵文物揭示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轨迹,展现中外联合考古和历史古迹保护修复成果,为研究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提供新材料与新视角,也为弘扬传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秀历史文化,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知相通注入永续之力。展览将展出至2024年1月5日。

  庆中秋迎国庆 文博活动精彩纷呈

  近日,各地文博单位纷纷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双节”期间人们的美好生活增色添彩。多地文博机构在预约参观、开放时长、讲解服务等方面均调整优化。北京推出各类展览活动126项,积极探索“博物馆+演出”,带来“云上博物馆”套餐;黑龙江围绕“传历史记忆 展黑土风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展览和社教活动152项;湖北举行“天涯共此时”中秋赏月直播大联动;广东推出多场粤港澳大湾区主题活动及展览;四川举办“秋暮夕月”等中秋茶会活动、“月满中秋·爱我中华”双节特别活动;甘肃推出“荣耀祖国 大好河山”数字油画DIY,简述中国“牍”懂丝路系列主题活动。

  北京

  2023北京长城文化节举办

  9月23日,2023北京长城文化节居庸关主会场活动暨“居庸山月”中秋诗歌晚会在京举办。活动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物局、市文化旅游局等共同承办,发布长城资源补充调查成果、《万里长城实绘》、北京市文化旅游线路推介、古北口长城文化探访线路以及长城沿线15省乡村博物馆调研成果,表彰2023年长城保护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2023八达岭长城高峰论坛同期举办,百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与长城沿线各区代表就共促新时代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新路径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价值阐释展开研讨。

  山西

  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埃及站)开幕

  9月23日,由太原市文物局与开罗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的“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在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开展。展览借助沉浸式影院、幻影成像、全息影像等科技手段,数字化再现散落在9个国家、近30座博物馆的100余件天龙山造像,从晋阳城与天龙山、天龙山石窟艺术、天龙山石窟研究保护与利用三个方面,展现天龙山石窟艺术之美和数字技术之美的巧妙融合,呈现出中外艺术交流的融汇之美。期间,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与埃及吉萨金字塔区管理办公室达成友好战略合作。

  中国石窟寺书画艺术展首展开幕

  9月25日,“保护与传承——中国石窟寺书画艺术展”首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幕。该展由中华文物交流协会、山西省文物局主办,山西博物院承办,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中国文物报社、敦煌研究院等单位支持,汇聚全国各地文化文博界百余幅作品,通过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表现形式,集中展现中国石窟寺的历史内涵、文化价值和独特的资源优势,是在保护传承中国石窟艺术的基础上实现文物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实践。展览将持续到10月8日,之后将继续在全国各地巡展。

  考古遗址研学联盟在太原成立

  9月23日至26日,中华五千多年文明遗址考古队长论道山西暨考古遗址研学联盟成立系列活动在太原举办。活动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承办,旨在立足山西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文物古建资源,结合考古溯源的独特视角,开启山西华夏文明探秘研学新路径。来自陶寺遗址、二里头遗址、良渚遗址、石峁遗址等地的专家学者参会,围绕18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遗址在中华文明探源和文化传承发展中的作用与贡献、对“考古遗址研学”的思考以及遗址公园间研学文旅合作等主题展开交流。

  江苏

  黄淮七省考古论坛举行

  9月21日至24日,第十一届黄淮七省考古论坛在南京举行。本届论坛由南京博物院、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来自国家文物局、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黄淮七省考古院所以及高校、出版机构等的150余名专家代表参会。论坛全面介绍2022—2023年度各省考古工作概况及收获,各省代表还对河北尚义四台遗址、山西沁水八里坪遗址、江苏兴化草堰港遗址、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河南黄山遗址等重点考古项目进行专题汇报。

  第二届汉文化论坛举办

  9月22日至24日,第二届汉文化论坛在徐州举行。论坛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等主办,中共徐州市委宣传部、江苏师范大学承办,在“两汉文化与中华文明”主题下,与会1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文明视域下的两汉考古”“‘一带一路’倡议视域下的两汉文化”“文化视域中的两汉文学观照”“两汉符号的‘双创’表达”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会上徐州宣布,《徐州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开发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将启动城市历史文脉片区城市更新计划,打造纵贯主城区南北的文化轴。

  浙江

  浙江推出百大镇馆之宝特展庆亚运

  9月27日,“蔚为大观——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特展”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开幕。此次展览由浙江省文旅厅、省文物局联合推出,展出浙江“百大镇馆之宝”中的51件(套)文物,包含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玉童子雕像、现存年代最早的木刻套印画等,助力营造浙江上下庆亚运、看展览、赏文物的浓厚氛围,是浙江全省博物馆加强馆际交流合作、共享博物馆馆藏资源、同声讲好浙江故事、协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一次有益尝试。

  江西

  “纪念吴城遗址发现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

  9月23日至24日,“文化因素分析法与吴城文化暨纪念吴城遗址发现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樟树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局联合主办,4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探讨考古理论,共叙江西考古。会上,与会学者分别就文化因素分析法、长江中下游的冶金考古、江西先秦考古、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等议题展开讨论。主办方表示,本次研讨会是对文化因素分析法的系统总结,有助于推动中国考古理论建设和发展。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观西苑对外开放

  9月23.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的观西苑正式开放。考古部门根据墎墩苑(刘贺墓园)出土的植物和相关文献资料,利用原有梯田旱地种植汉代文献记载过的茱萸、射干等中草药;利用原有林地,种植杨梅、桑椹、板栗、枇杷等汉朝有证可考且常见的果树,使观西苑周边的景观环境得到改善,历史环境逐步恢复,在满足文物保护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的展示利用。活动现场,遗址公园对汉代的历史文化、饮食礼仪、日常生活等进行集中展示,各路游客纷至沓来,感受汉文化魅力。

  山东

  “东周古国四城文物主题游径共享”活动启动

  9月24日,“东周古国四城文物主题游径共享”活动在淄博启动,将文物资源融入“大文旅”发展格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山东淄博(齐故城)、湖北荆州(楚纪南城)、陕西宝鸡(秦雍城)联合申报“东周列国都城”世界文化遗产联盟同步签约。活动期间,举办东周古国都城学术研讨,来自四省的晋文化、齐文化、楚文化、秦文化专家分别进行考古论证和学术研究交流。

  河南

  河南省立法保护革命文物

  9月28日,河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河南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条例》,从调查认定、保护管理、传承利用等方面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作出规范性要求,明确法律责任。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应当将革命文物保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国家文物保护资金用于省级及以下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的一般项目补助,应当向革命文物保护项目加大倾斜力度。条例明确提出,国有革命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应当免费向社会开放。

  郑州商都文化中心开馆

  9月26日,“豫见管城 美好商都——郑州商都文化中心开馆暨两条游径系列推介活动”在郑州启动。活动由中共管城回族区委、管城回族区人民政府主办。该中心是以商代城垣为背景,以“考古研学+公共文化服务”为核心功能的泛研学文化休闲综合体,植入考古探索、文化研学、休闲文创、内容共创等核心业态,多方式、多层次、多角度诠释商都遗址文化及考古学精神。本次活动推出两条游径,东线为商都文化体验游径,西线为休闲市井烟火游径。

  湖北

  “长江文明特展”开展

  9月23日,“长江文明特展”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汇聚长江沿线17家馆院的展品,分为“大江东流—史前时期的长江流域”和“江汉朝宗—夏商周时期的长江流域”两个单元,在“惟见长江天际流——长江中游文明进程考古成果展”的基础上,增加长江上游、下游考古出土文物,阐释长江流域是以城池、文字、金属、宗教等诸多文明要素的集中出现,成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孕育地之一,从多个角度反映史前到战国时期长江文明的发展脉络。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1月3日。

  海南

  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开园

  9月23日,位于琼海的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举行开园仪式,将免费对外开放。历时两年多修缮改造,该纪念园整体布局更加科学合理,主要有红色娘子军纪念馆、红色娘子军纪念广场、和平广场、南府馆以及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成为海南人民和全国游客深度了解红色娘子军历史和精神的重要窗口。其中,“战地琼花——红色娘子军主题陈列展”以丰富的历史文物、翔实的文史资料,全面展现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的革命历史和红色娘子军相关经典文艺作品。

  重庆

  重庆首个高校考古文博学院成立

  9月25日,重庆师范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重庆正式揭牌成立。学院依托于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与重庆师范大学共建,旨在加大考古文博人才培养力度,共同开展考古文博领域重大课题研究合作等。近年来,该校以考古学博士点建设为抓手,积极融入重庆考古和文物事业发展,逐渐形成科技考古、先秦考古、西南考古、文化遗产保护等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

  贵州

  海龙屯遗址第一阶段考古收官

  9月25日,海龙屯遗址出土的15212件文物完成移交。其中,59件(组)移交贵州省博物馆、66件(组)移交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其余全部移交遵义市海龙屯文化遗产管理局。海龙屯遗址考古发掘和综合研究工作历时十年,出土文物以建筑构件、生活用器、兵器、动植物标本为主,边发掘边整理,边研究边保护,厘清新王宫的格局、年代和性质,廓清全屯格局及其从宋到明的历史性变迁,弄清海龙屯与周边诸屯的关系,从考古学角度阐释土司制度及其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陕西

  陕西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取得新成效

  9月2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文物局介绍“陕西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统筹大遗址保护与发展,加快实施保护展示工程,深化保护研究,持续完善顶层设计,稳步推进央地共建,不断强化空间用途管理措施,推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强保护利用宣传,持续提升博物馆展示水平,国家文化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特色突出,大遗址研学备受欢迎,大遗址保护利用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转载自“国家文物局”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