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进入中科量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官网,专业专注文物安全、保护产品及应用方案提供商!

一周各地文物动态摘编(10.14-10.20)

更新时间:2023-10-23 11:50:28

  我国拟修订文物保护法完善文物保护制度措施

  10月20日,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首次审议。现行文物保护法于1982年11月公布,曾作过5次修正,2002年作过一次全面修订。新时代文物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文物保护领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适应文物事业发展需要,亟须作出修订。修订草案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体现新时代对文物工作新要求;坚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妥善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推动文物合理利用;多措并举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文物违法行为。

  中国与塞尔维亚签署政府间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的协定

  10月17日,中国与塞尔维亚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关于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的协定》,成为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框架下,中塞在文化、文物领域取得的最新合作成果。该协定的签署能够有效阻止两国文化财产非法流入对方国家及其他国家,同时为中塞两国扩大政府间合作,共同防止文物遭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携手保护人类共有文化遗产发挥积极作用。目前,中国已与26个国家签署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的政府间协定。

  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

  10月19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是我国首次在1500米深海发现的明代沉船遗址,实证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通过科技创新、设备改良实现低能见度下水下考古精细化发掘,对于深入研究元代航海史、造船史和船上生活史等具有重要价值。甲午沉舰系列考古工作探索总结一套实践可行的近现代沉舰考古与保护工作方法,在威海湾陆续发现定远、靖远和来远三舰,对于推进甲午海战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国际瓷器研究联盟成立大会举行

  10月18日,国际瓷器研究联盟成立大会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举行。会议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江西省文物局、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主办,22个国家和地区近百家博物馆、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及部分独立学者参会。成立仪式上,《国际瓷器研究联盟成立宣言》发布,“世界瓷器互动地图”中英文网站启动。10月19至20日,大会配套活动“瓷器起源 、传播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举行,专家学者围绕“历史与考古”“交流与传播”“收藏与展示”“科技与大数据”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研讨。

  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会召开

  10月16日至17日,国家文物局在浙江泰顺召开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会。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总结廊桥保护工作进展,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现场调研浙江泰顺文兴桥、北涧桥和福建寿宁下党乡鸾峰桥保护管理情况,考察利用廊桥周边老建筑改造的廊桥记忆馆、展示馆,举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旗峰桥修缮工程开工仪式。启动会上,与会专家和嘉宾围绕廊桥的文物调查研究、系统性保护、非遗传承、活化利用等议题展开研讨。

  第六届太和论坛在故宫博物院举办

  10月16日至17日,第六届太和论坛在京举办。本届论坛主题是“文物保护国际交流·合作·共享”,由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和中国紫禁城学会主办,包含开幕式、5场学术报告和“嘉宾对话”环节,国内外嘉宾共同讨论国际组织在促进文物保护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探讨双边或多边国际合作项目促进大型文化遗产保护案例,诠释文物保护国际准则、标准、规范等的制定对促进全世界文物保护发展的重要意义,旨在增进对文物保护领域发展现状与趋势的认知,推动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与共享。

  故宫、国博等文博机构亮相CLE中国授权展

  10月17日至19日,第16届中国国际品牌授权展览会在上海举办。该展会由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主办,吸引国内外2200+全品类IP/机构参展,包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敦煌研究院、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内的多家文博机构参展。展会期间举办2023“跨界新生态让文物活起来”交流对接会,邀请相关文博机构、企业在文物宣传传播、国际交流、文旅融合、沉浸体验、文创开发等方面进行主题分享,就可以合作的资源进行交流对接。

  北京

  2023北京公众考古季开幕

  近日,2023北京公众考古季开幕。开幕式上,公布第一批北京市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通州区路县故城遗址等4处遗址上榜;公布4项年度重要考古成果;介绍长城考古新发现,如首次发现长城沿线存放武器的库房等。今年考古季为期两个月,包含考古体验、专题展览、云端展示、学术交流、考古进校园5大板块、14项活动,带领公众认识考古、走近考古,教育引导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

  2023国际城市媒体北京论坛举行

  10月14日,2023国际城市媒体北京论坛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以“文明互鉴 文明共兴——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为主题,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主办,旨在传播最新、最美、最好北京,塑造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为“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营造良好氛围。开幕式上,发布《国际城市媒体北京论坛联合倡议》,来自北京市文物局、北京艺术博物馆、波兰媒体协会等机构的代表探讨国际城市媒体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领域主要作用和机遇挑战。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启动广东江门主题月活动

  10月17日,“在首都遇见侨乡·广东江门主题月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举行。该活动由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集中聚焦江门侨乡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工作成果,将持续至11月。在启动仪式上,“侨·梁——梁启超与近代华侨华人”展览、“侨批中的党史——江门侨批活化研究成果展”开展,江门首部侨主题原创电影《故园飘梦》举行首映式,全景式、多维度展示华侨华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河北

  衡水大运河畔发现唐宋遗址群

  10月16日,河北省衡水市文物保护部门透露,由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衡水市、故城县文物保护部门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于去年4月到今年7月对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故道开展调查勘探,发现一处唐宋遗址群,包括武城遗址、关庙遗址、杨寺遗址、杨寺北墓葬及马寺遗址。该遗址群文化层内遗物以建筑构件和陶瓷器产品为主,还有少量陶窑业遗物、骨器加工遗物、铁器等。这些遗址的发现,为大运河沿途内陆航运城市、淤埋型城址、丝绸瓷器贸易转运型城市提供珍贵研究资料,将为推动大运河综合研究、利用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山西

  西吴壁遗址发现一座二里岗时期大型动物祭祀坑

  10月16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考古人员在山西省绛县西吴壁遗址发现一座二里岗时期的大型动物祭祀坑,系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的“牛羊猪狗”祭祀用牲组合。西吴壁遗址二里岗文化时期的遗迹主要是灰坑,H552坑内发现牛、羊、猪、狗等动物至少22只(头)。这种祭牲组合,上承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的传统,下启商周“太牢”礼制,对探索三代祭祀制度演变具有重要学术意义。该坑犬3颈椎处发现的素面鬲足,指示其时代为二里岗下层。此坑临近冶铜遗址核心区,应是与冶铜手工业密切相关的大型祭祀活动遗存。

  内蒙古

  辽上京考古发现一处东向院落遗址

  10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的辽上京考古队透露,辽上京皇城遗址2023年考古发掘又有新发现。近日,考古队在该遗址发现一处布局清楚、体量很大的东向院落。它是一处平面呈长方形、四面带回廊的大型院落,东侧有一个门址,沿着轴线从东至西,建有前殿和后殿。两座大型殿址平面柱网均为面阔5间,进深4间。考古发现证实其殿址从辽代到金代,建筑主体台基和主体建筑都没有大的改变。这对认识辽上京皇城布局、进一步探索辽上京皇家礼制建筑提供十分重要的线索。

  上海

  第五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新闻发布会举行

  10月1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第五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五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总体安排。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透露,2022年,上海文物艺术品市场交易规模达128.53亿元,比2019年增长44%;文物艺术品进出口总额达102.76亿元,比2019年增长61%。上海已成为中国文物艺术品进出境的首选口岸。上海对标全球城市,已成功举办4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每年吸引超百家艺术机构“赴约”,集中举办超百场艺术活动,已经成为“全球艺场”不容错过的“上海时间”。

  福建

  晋江成立福建省首个文物保护基金

  近日,晋江市文物保护基金正式成立。该基金由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发起,在晋江市慈善总会设立专项公益慈善基金,主要用于晋江市文物保护工作。近年来当地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的文物保护利用新模式。晋江文物保护基金成立后,将有利于广泛发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工作,用文物凝聚海内外社会力量,推动文化认同,多渠道筹措文物保护资金,也将推动晋江文物保护走向社会化和公益化,有力保障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河南

  首届文物考古研学大会开幕

  10月18日,首届文物考古研学大会在郑州举行。会议由中国文物报社、河南省文物局、郑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发布《跟着国宝去研学——文化遗产研学推广行动郑州倡议》。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博专家、考古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等开展主旨演讲、案例分享、参观考察等活动,共同探讨文物考古研学的重要意义、发展路径、体系建构等话题内容,深入交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有机融合的有效做法,助力文物考古研学事业守正创新、持续发展。

  四川

  乐山大佛全球招募1310名“守护人”

  10月13日,四川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对外发布,为纪念乐山大佛开凿1310年,面向全球征集1310名“乐山大佛特邀守护人”“乐山大佛守护人”“乐山大佛守护团体”。此次招募的乐山大佛守护人个人和团体聘期3年,获聘者需按照评选通过的守护规划履行守护义务;受聘后将获颁荣誉证书、载入《乐山大佛守护人名录》并于3年内享受游乐山大佛景区个人免票、团体半价的优惠政策。乐山大佛特邀守护人在景区范围内进行科研、考察、交流等活动,将由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提供相关支持和服务。

  云南

  第五届全国藏文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高层论坛举行

  10月19日至20日,第五届全国藏文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高层论坛在香格里拉市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与云南省委统战部联合主办,来自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和北京、辽宁、上海、浙江等地的近30家研究机构、古籍整理单位、图书馆、高等院校及相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和负责人出席论坛,就藏文古籍整理与研究、古籍保护与文化传承、古籍文献数字化、藏文古籍中的科技文献研究、藏文古籍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等主题展开研讨。

  陕西

  陕西深度拓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物交流合作

  10月18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文物局发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陕西文物系统积极参与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深度拓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物交流合作内容,在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开展联合考古工作,探究“一带一路”文明脉络,与中亚五国合作成立“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已与12个国家、18个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5家国家文物重点科研基地及科技部对外合作基地在科学研究、古迹修复项目等文物保护工作方面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交流研讨,文物外展逐渐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让陕西走向世界的桥梁纽带。

本文转载自“国家文物局”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