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进入中科量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官网,专业专注文物安全、保护产品及应用方案提供商!

推动新时代水下考古科学发展

更新时间:2023-11-15 09:40:45

  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了《水下考古工作规程(2023年)》(以下简称《规程》),对水下考古工作作出规范。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就相关情况接受了记者专访。

  问: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水下考古工作规程(2023年)》,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规程》编制印发的背景和过程。

  答:水下考古和水下文物保护工作一直是我国文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考古工作,水下考古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迅猛,取得重要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修订实施,241处水下文物点调查确认,北礁沉船遗址等5处水下文物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山东、福建等省划定水下文物保护区。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一期交付使用、二期筹备建设,南海基地落成揭牌,第一艘考古工作船“中国考古01”号投入使用,我国水下考古设施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水下考古探测关键技术及海洋出水木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成果迭出。“南海Ⅰ号”发掘提取各类遗物18万余件,甲午海战沉舰调查确认致远舰、经远舰、来远等舰,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入坞,南海1500米深度调查确认沉船,重大项目亮点频出。

  南海Ⅰ号沉船发掘的船舱遗物堆积

  长江口二号沉船遗址侧扫声呐图像

  致远舰舰体牺牲阳极保护

  考古工作标准体系是提升考古工作能力的重要抓手,是确保考古工作科学、规范开展的有力保障。2022年,国家文物局印发《“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提出要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印发《水下考古工作规程》,健全考古工作标准体系。早在1984年,我国就颁布了《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2009年,又对其进行修订,田野考古工作规范逐步完善,这也为水下考古工作规程的制定奠定了基础。2011年,国家文物局委托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现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组织编制《水下考古工作规程》,编制单位完成《规程》文本编制后,持续组织在10余处水下考古调查项目、3处水下考古发掘项目开展试行工作,并结合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深海考古等最新技术与成果,不断对文本进行修改、完善。过程中还广泛吸收国内外水下考古相关成果和文物管理部门、水下考古机构、专家及一线水下考古专业人员的意见建议,最终形成了印发稿。

  问:《规程》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规程》共分正文、附录和表格样式三部分内容。正文包括总则、项目实施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职责、水下考古调查、水下考古发掘、出水文物现场保护与管理、资料整理、成果发布、资料管理、水下考古安全管理9章,以水下考古工作流程为主线,归纳吸收水下考古、海洋考古理论、技术和方法,结合最新的考古技术、数据记录要求,以及田野考古、海洋物探、潜水安全等相关规范成果,明确了水下考古工作不同阶段的原则、目的、内涵和操作要点,在此基础上突出和强调了作业主体权责、出水文物的管理、现场保护和水下考古安全。附录主要介绍了水下考古作业、采集及取样、记录、出水文物现场保护管理、资料整理、潜水安全管理6项工作的技术要点。参考表格样式则列举了水下考古工作中常用的21个表格样式实例。

  西沙华光礁一号沉船发掘水下摄影与测绘

  西沙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提取石像

  问:《规程》作为我国针对水下考古工作制定的首部行业规范,请问有哪些特点?

  答:《规程》突出水下考古工作的技术规范,明确了水下考古技术要点、统一数据采集标准、考古记录等方面内容和要求,同时强调与其他涉海管理部门的工作衔接,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规程》适应新时代考古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强调水下考古中的文物保护原则,坚持水下考古工作服从文物保护的需要,加强出水文物的现场保护。《规程》在资料整理、成果发布、资料管理中对水下考古研究、让文物活起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推动考古成果的价值发掘与展示利用。《规程》重视水下考古作业的安全管理,有利于提升水下考古工作安全系数,降低作业风险。

  《规程》立足于国内外水下考古实践基础,是我国水下考古创立30多年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首个指导水下考古业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规程》的制定和推广将在规范水下考古工作、健全考古工作标准体系、加强水下文物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考古行业科学、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文物局将借《规程》印发之机,引导和督促广大水下考古工作者,秉持科学严谨作风,促进水下考古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和科学化,切实发挥好《规程》对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本文转载自“国家文物局”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