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过年,既是岁岁团圆,又是辞旧迎新。
一年又一年,春节时亲友相聚,互送祝福,
传递的不仅是祉猷并茂的美好愿望,
更是蕴藏在中国年味里的人情温暖。
国家文物局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联合摄制的新春特别节目
《龙腾虎跃·中国年味》
在龙年新春,
带领观众在街巷中游览,
在文脉中品读,
在文物中寻根。
溯源春节年味中的文化根脉,
感受人间烟火里的生机勃勃。
节目于2月14日(大年初五)
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初五特辑
央视频APP同步播出。
城市漫游感受趣味年俗 溯源文物体悟年味内涵
《龙腾虎跃·中国年味》包含了许多关于年俗的趣味知识,节目带领观众在闹市间、文物中、诗词里找寻着年味的文化内涵。
正月初五为何叫“破五”?从小年到除夕,人们都在为团圆作准备;从初一到初四,家家户户沉浸在欢庆的氛围中;到了初五,则需要收拾整理,迎接全新一年的奋斗。
“破五”还有“破吾”之说,中国人谦卑,擅于总结经验,“吾日三省吾身”是许多人的座右铭。在新年时,更是要检视反省过去的自己,以全新的面貌面对未来,用昂扬的斗志迎接挑战。
节目中展现了关于财神的众多传说。例如《清嘉录》中记载:“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路头神即为财神,接路头神也就是现在的迎财神。在我国某些地区,大年初五进店的第一个客人便是“财神”,店主要给予优惠。即便客人什么都不买,也要送个礼物答谢。
本期节目走进重庆酉阳和河北蔚县,由年味探访团带领大家去体验两地各具特色的年俗文化。酉阳的年味探访团参加了当地的开市活动,品尝了特色美食,还跟着大家一起学习了摆手舞;蔚县的年味探访团体验了逛大集,感受当地风情,还在美酒缸行中品尝春酒……
蔚县有一幅清代壁画——百工图,堪称“蔚县版《清明上河图》”,古时民间许多行业被纳入图中:有给动物看病的“哑医堂”,有制作凉粉的“漏粉局”,有类似今天照相馆的“描画丹青”。从百业兴旺里,观众体味着衣食住行的市井趣味,也见证着古蔚州作为“燕云十六州”之一的商贸中心的地位。人们在各行各业的创造力被传承延续至今,鼓励着一代代人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文物传递着古今的年味,不仅诉说着吉庆团圆,更成为时代风华的记录者。晋代的左思在《三都赋·魏都赋》中,将温酒描摹成“冻醴流澌,温酎跃波”,烫酒后的波纹定格在唯美的词句里,成为横跨千年的文思跃动。唐代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诉说着“春人饮春酒”的醉人场景。《诗经·豳风·七月》记述着“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春天尝一勺秋酿的春酒,祝愿人们幸福长寿。
国人以酒庆年,其中有着“秋收冬藏春出酒”的自我犒赏。酒是劳动的凝聚,是经时间凝练后的升华。“书圣”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提到“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更是中国人凝练在酒中的智慧,是活在当下、不负春光的旷达。
过年时,友人之间会互赠贺卡。贺年卡在古时被称为“拜年帖”。文徵明的“不求见面惟通谒,名刺朝来满敝庐”,描述的就是赠送拜年帖的故事。苏轼因为过年不方便相聚,给朋友写了拜年帖,约好年后再相见,这便是藏在故宫博物院的《新岁展庆帖》。
从文物、诗句中,我们读到了别具趣味的古代年味。那些对自然的感恩、对生活的希冀、对劳动的赞许,汇集于春节的习俗里。“破五”的不只是每一个百姓,更是九州各行各业在冬去春来的时节,为了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
鼓声擂动,贺新春之喜 “穿越”时空,品年俗之趣
《龙腾虎跃·中国年味》采用了“城市漫游+文艺表演”的节目形式。在城市漫游中,发掘藏在街市里的年俗,寻找穿越古今的年味。在文艺表演中,用精美的舞台设计,和精湛的艺术技艺,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比如舞蹈《乐舞石刻过年图》,以“永陵二十四伎乐浮雕石刻”为灵感创作,呈现雅乐妙舞中蕴藏着的新年气氛。《东京梦华录》用“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描摹开封城的繁荣景象。
破五之时,接福纳新,
破去的是过往的烦恼,
伫立的是中华大地龙腾虎跃的生机。
2月14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
《龙腾虎跃·中国年味》
一起探四方年俗,
品中国年味!
央视频APP同步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