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进入中科量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官网,专业专注文物安全、保护产品及应用方案提供商!

一周各地文物动态摘编(5.19-5.24)

更新时间:2024-05-31 14:02:56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座谈会召开

5月22日,国家文物局在兰州召开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座谈会,围绕文博人才培养工作,当面听取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意见,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做好建议办理工作。会议指出,要认真研究吸纳相关意见建议,做好人大建议办理工作,推动代表建议成果转化。要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单位支持下,推动文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抓好抓实文博人才培训,积极筹备文化遗产大学,实施“文物科创2035工程”“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文物优秀青年支持计划”等项目,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保障。

《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印发

5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文物局等6部门印发《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实施文物保护利用能力提升行动。加快替换博物馆老旧设备。推动博物馆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超期服役设备,迭代升级珍贵文物无酸纸囊匣等包装设施、文物密集储存柜等。推动中央空调等更新改造,推广应用能效二级及以上的节能设备。更新升级文物勘察、科研和展示设备。推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单位,对展陈展示设施设备、大型实验室设备等进行更新升级。建设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试验平台。推动国家重点地区考古标本库房设备配置和更新。

《关于促进网络拍卖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网络拍卖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强国、文化强国的决策部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和规章,对网络拍卖的规范监管和创新发展提出具体措施,对于维护公平竞争的拍卖市场秩序和拍卖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坚持拍卖监管制度的一致性,鼓励网络拍卖市场创新发展,推动建立相关部门间信息共享、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加强监管政策统筹协调等具体意见。

北京

北京红色文化研究会成立

近日,北京红色文化研究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在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研究会章程,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监事会和负责人。研究会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香山革命纪念馆等共同发起主办,将坚持站在红色文化建设第一线,深入挖掘首都红色文化资源,深化学理研究和宣传阐释,整体推进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助力首都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协同发展,着力打造全国红色文化弘扬传承高地。

山西

山西省长城保护暨长城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座谈会召开

5月20日,山西省长城保护暨长城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座谈会在忻州召开。会议集中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城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总结全省长城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情况,对长城保护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会议强调,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树立正确的长城保护理念,切实抓好长城保护传承利用。要坚持把保护作为首要任务,构建长城保护大格局。要坚持把价值挖掘引向深入,着力研究长城文化、大力弘扬长城精神、讲好山西长城故事。要坚持做好活化利用文章,把山西段长城保护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提升、乡村产业振兴统一起来。

太安遗址发现仰韶、龙山时期遗存

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太安遗址发现仰韶、龙山时期遗存。太安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古魏镇太安村东北部,经调查,遗址现存面积约20万平方米,本次发掘清理龙山晚期较规整的圆形袋状坑3座,应是储藏用的窖穴。出土陶器、石器、骨器。陶器以灰陶为主,并发现少量灰褐、红褐陶。考古人员表示,陶器最能代表太安遗址的文化属性,其与河南陕县三里桥、芮城南礼教、夏县东下冯遗址龙山时期陶器无论是器类组合还是器形方面都较相似,应属三里桥文化遗存。

辽宁

沈阳故宫文化博物馆试开放

近日,沈阳故宫文化博物馆试开放,它是沈阳故宫博物院在满铁奉天公所旧址设立的文化艺术博物馆。“物华珍赏——沈阳故宫博物院藏精品文物展”同时开展,分为“朝堂礼乐”“锦绣华章”“筵宴有仪”“内廷佳器”四个单元,展出院藏文物60余件(套),清皇太极御用鹿角椅、清黄色团龙纹常服袍、清乾隆款粉彩多穆壶等多件一级文物集中亮相,参观者可一睹清代宫廷文物承载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成就。“光鉴匠心——沈阳故宫博物院藏雕刻精品展”同期开展。

江苏

2024年江苏省“博物知旅”主题活动启动

近日,2024年江苏省“博物知旅”主题活动在苏州启动。活动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联合省委网信办、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省妇女联合会等单位共同主办,推出“我的博物馆足迹——博物知星”评选、“品读博物馆”短视频活动、“强国公益”研学之旅、博物馆“融媒体采风行”等四大重点项目,举办“乐享博览、体验博学、记录博闻、共享博韵”四大系列千余项特色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博物馆与社会公众“双向奔赴”。

浙江

2023年度浙江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名单公布

5月21日,浙江省文物局公布2023年度浙江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名单,分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5个类别,“文物指纹——基于微痕比对的藏品管理应用”“‘钱塘BAO物’杭州文物数字化改革助力文化遗产保护”“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讲好《习近平在浙江》的封面故事”“创设丝路文明交流新载体 构建国际文化传播新格局”“古今重叠+城市考古 焕发遗址保护新生机”等15个案例入选,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带动作用。

上山文化遗址群考古取得新发现

日前,我国科研团队利用植硅体微体化石分析等方法,在上山文化遗址群开展水稻起源研究,揭示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10万年连续演化史。相关成果5月24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研究结果表明:早在约10万年前,野生水稻就已在长江下游地区分布;约2.4万年前,人类开始采集并利用野生水稻;约1.3万年前,人类有意或无意地对野生水稻进行驯化前的栽培;约1.1万年前,东亚稻作农业起源。这项研究进一步确认我国是世界水稻的起源地,有助于更好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农业文明起源。

福建

福建文物保护研讨会及创新发展成果展举办

5月18日至20日,“新质生产力应用——福建文物保护研讨会及创新发展成果展”在晋江举办。活动由福建省文物局指导,福建省文物考古博物馆学会、福建省文物保护中心、泉州市文物局等主办。研讨会结合当前文物保护技术的热点问题进行案例分享,涵盖文物安全监管、AI数字影像、大模型问答、白蚁智慧监测、人工智能在博物馆教育与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创新发展成果展在解读新质生产力要素的基础上,从“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6个维度展示福建在文物保护和利用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应用成果。

江西

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标识公布

近日,江西省文物局印发《关于设立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标识及标识牌的通知》。标识以红杜鹃(映山红)、火炬、五角星为基本元素。红杜鹃(映山红)为极具江西红色文化特征的革命之花、信仰之花、英雄之花。火炬与五角星,象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火炬与五角星构成“G”字母型,“G”是“赣”与“革”的拼音首字母。江西省文物局将做好该标识的使用、推广及标识牌设立工作,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及展览、展示、宣教等活动中积极运用。

景德镇举行2023年缴获涉案文物移交仪式

5月20日,景德镇市举行2023年缴获涉案文物移交仪式,将涉案文物移送博物馆妥善保管,为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优秀集体、优秀个人颁奖,介绍近年来防范和打击文物犯罪专项活动情况、涉案文物及移交情况。本次涉案文物为五代至清代时期古陶瓷共计231件/套,其中二级文物2件/套,三级文物43件/套。参与接收移交的博物馆有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等7家国有博物馆。仪式结束后,博物馆将会对这些文物进行研究和展示,让公众了解珍贵文化遗产,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湖南

“辛追夫人3D数字人”动态形式亮相

近日,湖南博物院首次公开发布“辛追夫人”的年龄约35岁全身坐姿版、50岁左右头部形象等两张3D数字人形象。研发创作以20世纪70年代马王堆汉墓辛追夫人出土时的头部扫描X光片为主要依据,采用法医人类学、医学影像技术、三维计算机技术、“基于CT数据的中国人三维颅面复原系统”、AI绘画、大模型等相关先进技术。5月20日,“辛追夫人3D数字人”首次以动态形式亮相长沙地铁文昌阁站立柱电子屏。观众可通过裸眼3D视觉体验,看到生活化场景里“活”起来的“辛追夫人”,近距离感受其真实形象。

四川

《四川省加强石窟寺联合保护工作方案》印发

近日,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物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加强石窟寺联合保护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强调,要结合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发挥省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工作机制作用,加强协调联动、打破部门壁垒、强化源头治理,以推进保护立法、健全保护管理体系、增强基层管护能力、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开展巡查检查行动、推进管护建设、打击违法犯罪、开展普法教育宣传等10项举措为抓手,着力解决石窟寺保护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大力提升全省石窟寺保护管理水平。

云南

河泊所遗址考古取得新进展

近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透露,近年来,河泊所遗址出土包括“滇国相印”“益州太守章”在内的封泥1100多枚,多数出土于一个河道废弃堆积的灰烬堆中,包括官印封泥、私印封泥、道教封泥和无字封泥,数量在我国封泥发现史上居于前列,在云南考古史上属首次发现。根据封泥文字及同步出土物判断,其年代为西汉中晚期到东汉时期。考古专家指出,这些封泥本来是古时防止文书被私拆的“一把锁”,如今成为研究汉代西南地区政区建置、职官制度、滇国政权性质及其与中央王朝关系的“钥匙”。

西藏

西藏自治区博物馆协会成立

近日,西藏自治区博物馆协会在拉萨揭牌成立。协会旨在整合区内博物馆资源,为与社会各界交流搭建平台,助力西藏博物馆业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和观众体验,扩大西藏文博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力。截至目前,西藏共有各类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43座(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1座,二级博物馆1座),涵盖综合类、专题类、行业类、寺庙类博物馆及各类纪念馆陈列馆,去年全年参观人数达200万人次。西藏博物馆基本陈列展览图录发行仪式同期举行。

陕西

2024“地铁遇见博物馆”主题系列活动举办

近日,在陕西省文物局指导下,陕西历史博物馆与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配合西安轨道集团举办 2024“地铁遇见博物馆”主题系列活动,在西安地铁14号线秦宫地铁站推出“秦风汉韵”美陈展示,将秦汉时期厚重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为观众营造出沉浸式的文化氛围。通过展示“秦威武”“汉英俊”等文创形象,呈现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魅力。在地铁大雁塔站B通道,“地铁遇见博物馆之国漆文化”主题展向公众展示。系列活动让文物“走”出博物馆,延伸至地下铁轨,让城市更有文化与温度。

甘肃

寒区旱区生物考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成立

5月22日,寒区旱区生物考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揭牌仪式在兰州举行。该基地由兰州大学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申报,将以“面向国家需求、引领科学前沿、服务区域发展”为宗旨,通过研究人、农作物、家养动物在扩散过程中对中国西部寒、旱及高海拔缺氧等极端环境的适应过程,深刻理解人类对环境的文化和行为适应历史,推动骨骼和沉积物古DNA分析、古蛋白分析等分子生物方法在考古与古人关系研究中的技术突破,在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国家起源发展方面取得突破。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