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进入中科量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官网,专业专注文物安全、保护产品及应用方案提供商!

一周各地文物动态摘编(7.20-7.27)

更新时间:2024-07-29 10:08:20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它有15个遗产构成要素,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中国古代王朝制度和城市规划传统,见证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

国家文物局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7月22日,国家文物局召开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会议。会议要求,全局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多层次全方位推动学习贯彻。局党组成员和各部门各单位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局机关党委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营造学习宣传贯彻浓厚氛围。全局各司室、各单位要结合职能,主动与《决定》全面对标对表,把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真正入脑入心,真正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普查信息报送与通报工作的通知

近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普查信息报送与通报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报送主体、报送内容、报送机制、通报机制等。通知要求,报送信息应重点关注普查工作进展、工作方法、工作成效,尤其是基层一线工作实践,及时总结经验、宣传典型、反映成果。普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省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报送内容严格把关,内容要突出重点亮点,信息数据要确保准确,报送时间要注重时效性。《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简报》原则上在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普查专题网页公开。


五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汛期文化遗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通知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应急管理部、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加强汛期文化遗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工作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切实在汛期加强不可移动文物、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等各类文化遗产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压实安全责任,做好研判预警,组织风险排查,落细应急措施,做好应急防护,加强修缮修复,加强统筹协调,提高防范能力。

“龙马风度 体育精神——中华体育文化展”揭幕

7月23日,“龙马风度 体育精神——中华体育文化展”在法国巴黎揭幕。展览由中国奥委会主办,分为“同源”“共生”“交融”“互鉴”四部分,展出中国体育博物馆馆藏精品139件/套,文物历史可追溯至商代,聚焦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龙舟、围棋、蹴鞠、骑御等,彰显文物背后以“明德尚礼、以和为贵、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精神。这是中国奥委会首次在境外奥运会举办配套的体育文化展览活动,也是中国体育文物在国际视野中的首次亮相。展期将持续至8月13日。

河北

河北省级以上文保单位遥感监测项目启动

近日,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与相关机构联合启动2024年度河北省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遥感监测项目。该项目包括本底数据建档和日常监测两个部分,通过遥感影像结合多手段融合航飞的形式,对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进行遥感监测,动态及时监测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内变化,为文物行政部门提供客观参考依据,并建立各时期文物监测档案,以构建文物立体监测体系,提高文物行政执法效能。

山西

山西财政多举措支持文物保护

近日,山西省财政厅透露,为支持推动全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省财政厅立足省情和职责,稳步加大省级经费投入,努力争取中央财政支持,2024年安排省级文物保护经费4.08亿元,争取到国家文物保护资金5.25亿元。有效拓展经费投入渠道,支持低等级文物保护任务重且财力确有困难的市县,使用一般债券资金加强本地区文物保护工作,支持筹建山西省文物保护基金,努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文物保护新格局,实施“文明守望工程”,动员鼓励社会力量通过认领认养文物建筑等形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

内蒙古

二长渠墓群发掘为北宋丰州故城研究添新证

7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透露,该院近日对准格尔旗二长渠墓群进行考古发掘,已初步完成49座砖室墓、7座小型土坑竖穴墓的清理,并对附近一处建筑台基进行发掘。该墓群以带墓道的圆形券顶砖室墓为主,墓室墙壁多砌筑仿木建筑图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目前,考古部门正通过技术手段对这些建筑构件进行复原。此次考古发掘,为北宋丰州故城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与视角,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历史时期河外三州地区的社会结构、经济形态、文化特征以及民族关系。

安徽

“我在博物馆画文物”安徽青少年绘画大展活动举办

7月20日,“我在博物馆画文物”安徽省青少年绘画大展2024年启动暨2023年颁奖活动在亳州举办。活动由安徽省文物局主办,安徽省博物馆协会、亳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承办,大展展出获奖作品478幅,现场对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等3家新晋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进行授牌,举办“我在博物馆画文物”研讨会,开展写生研学培训和博物馆之夜活动。大展将在亳州市博物馆等地进行巡展,精准对接县区级中小型博物馆及部分中小学,并交流送展到沪苏浙有关博物馆,积极打造博物馆合作发展新模式。

山东

《关于推进文物分布区域类别划分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

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推进文物分布区域类别划分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2025年9月底前全省16个设区市全部完成文物分布区域类别划分工作的工作目标。提出划分工作应坚持保护第一、科学评估、改革创新的三个原则。明确组织实施单位和工作内容,由考古发掘资质单位将各市行政区划分为三类文物分布区,建立分类成果地理信息数字化管理平台。强化划分成果运用,针对不同类别区域范围内的国有建设用地,考古前置工作应分类采取相应考古工作对策,并对考古工作时限做出要求。

“博物馆教育与研究研讨会”召开

7月25日,“博物馆教育与研究研讨会”在济南举办。此次研讨会是为庆祝山东博物馆建馆七十周年而召开的专题学术研讨会,旨在深化提升博物馆教育与研究功能,增进文化、文博机构学术交流互信,共同促进博物馆实现高质量发展。150余名中外学者和嘉宾分享交流经验、共话博物馆发展,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两创”贡献文博人的智慧和力量。研讨会设“教育论坛”和“研究论坛”,并设两轮嘉宾与谈,围绕博物馆教育和研究两大主题分享观点、经验和成功做法。

河南

“中肯旧石器联合考古研讨会”举行

7月24日,“中肯旧石器联合考古研讨会”在郑州举行。会议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指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参会专家介绍肯尼亚博高利亚湖遗址2023年度考古新发现以及中肯旧石器联合考古取得的新成果,该遗址第2、3地点出土石器、动物化石750件,调查旧石器地点22处,石制品超2000件,涵盖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类型包括勒瓦娄哇技术制作的石核、尖状器、石叶等,进一步明确该区域的石器技术类型和地层分布情况。

湖北

“凤归故里——石家河文化精品展”开幕

7月21日,为纪念石家河遗址发现70周年,“凤归故里——石家河文化精品展”在天门市博物馆开幕。被誉为“中华第一凤”的玉团凤在国家博物馆珍藏近70年后,首次回到出土地展出。展览聚焦石家河文化,通过200余件文物,呈现长江流域的史前文明,将持续至10月31日,为公众提供深入了解和体验石家河文化的机会。同日,石家河遗址博物馆开工仪式在天门市举行。该博物馆以“长江之光,文明之源”为主题,在设计中提取玉凤元素,突出石家河遗址特色,计划2025年年底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

重庆

解放碑文物本体智能监测系统上线运行

近日,解放碑文物本体智能监测系统上线运行。该系统将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到监测中,全天候、全方位地监测文物状态,及时发现文物本体的变形情况,并为文物本体建立档案卡,电子化存储相关治理、修缮、检测、评估等档案资料,对监测数据、管理流程与档案资料等进行数据分析,为文物本体保护、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后续还可扩展烟雾火源报警、视频入侵、人脸识别、文物破坏识别等多种监测手段。

四川

三星堆考古新发现实证3000年前城市规划

7月23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透露,一系列新的考古证据表明,距今3000多年前,三星堆古城已有清晰城市规划。通过考古学家持续努力,目前三星堆古城平面布局已经基本清楚:城邑北依沱江的支流鸭子河,马牧河从城内蜿蜒而过,北边有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南边有祭祀区,多座城门和出入城门的道路将都城与周边联系起来。此外,2022年至2024年,考古工作者在距离三星堆8个祭祀坑以北约一公里处新发现与玉石器生产加工相关的遗存,初步判断为玉石器作坊,年代为商代中期,距今约3500年至3400年,比三星堆祭祀坑的埋藏年代更早。

陕西

陕西省文物局出台11项措施提升考古工作效能

近日,陕西省文物局发布《关于加强文物保护要素保障推进全省高质量项目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公布11项具体措施。《通知》明确,考古发掘资质单位要进一步加强与市县文博单位合作,依法依规吸纳、扩大社会专业力量参与基本建设考古工作。简化考古调查程序,科学开展考古勘探,压缩考古工作时间。对国防工程、重点项目、跨省域市域项目等建立“绿色通道”工作机制,项目涉及的文物行政许可、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事项,由项目建设单位直报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提级优先组织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减少报审环节。

华山新发现摩崖石刻137处

7月24日,西岳庙文物管理处透露,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华山摩崖石刻文化遗产调查研究专项工作共统计建档石刻739处,新发现137处。年代最早的石刻为北宋元犹三年“游师雄观黄神潭留题”,石刻书法类型丰富,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调研团队转入室内对前期采集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对照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标准,重新对石刻进行统一编号,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和病害信息库。同时结合华山石刻保护文献资料,搜集梳理石刻背后的人文历史故事,解析文化价值,为后期开展石刻保护工作提供翔实资料。

新疆

喀什地区文物局挂牌成立

7月22日,喀什地区文物局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从喀什文物工作特性和保护利用现状出发,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各项部署的务实之举,也是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喀什区情文物保护利用之路的创新之举,对于强化文物保护研究利用的系统性、提升文博事业的科研能力、加快实现喀什文物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文物工作更好地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五个认同”意义重大。该文物局将充分保护好、传承好本地丰富的文物资源,不断推进“文化润疆”工作高质量发展。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