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进入中科量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官网,专业专注文物安全、保护产品及应用方案提供商!

第四季中国考古大讲堂第五期丨高棉考古——以吴哥古迹为中心

更新时间:2024-10-16 17:03:40

由国家文物局、人民网主办,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人民网文娱共同承办的《中国考古大讲堂》第四季“中外联合考古”系列讲座正式推出。本季讲座展示古代中国与世界的物质交换、族群迁徙、思想交融和文明互动,更加全面地展现中华文明魅力和当代中国的考古研究水平,向国内外公众传递“中国考古之声”。本期邀请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研究馆员王元林主讲《高棉考古——以吴哥古迹为中心》。

高棉考古工作与考古学简史

东南亚中南半岛民族高棉人(Khmers),主要分布在柬埔寨,是柬埔寨的主体民族。高棉王国最发达的时候是吴哥王朝时期,从北到南,雄踞于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

高棉考古工作始于17世纪的西方探险活动。从17世纪持续至1899年称为初始期。在此时期,西方探险家沿湄公河、湄南河流域,对中南半岛地区做了大量的考古调查工作,发现不少古迹。此后经历了法国远东学院主导的发展期(1900-1953)、柬法双边合作的持续发展期(1953-1970)、国内战乱阴霾下的缓慢发展期(1970-1989)、联合国倡导下的国际合作保护大发展期(1990年至今),在国际合作背景下,做了大量的古迹保护和考古研究工作,主要以吴哥古迹的保护和研究为主。

高棉考古学还未形成完整的编年框架,从距今7.1万年到后吴哥时期(1860年左右),大致可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前吴哥时期/早期王国时期、吴哥时期/古典时期、后吴哥时期/后古典时期。

自公元1世纪的扶南时期建立早期国家后,历经扶南、真腊、吴哥三个阶段。代表性遗址有拉昂斯宾旧石器洞穴遗址、波赫墓地、吴哥博瑞遗址、三波坡雷古遗址群、吴哥古迹遗址群等。

波赫墓地出土铜鼓

中国援助吴哥古迹保护与考古工作

9至15世纪初的吴哥(Angkor)王朝国力强盛,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吴哥文明。据不完全统计,若以吴哥王朝繁盛时期疆域四至范围为限,在所遗存的各类高棉古建筑和考古遗址5000余处当中,柬埔寨境内现今地表可见的纪念碑性古迹近800处。

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落实的新时代,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中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参与国际合作。在吴哥古迹保护修复与联合考古研究的基础上,持续深入开展多处吴哥古迹保护研究。

作为吴哥古迹保护国际行动最早的参与者之一,中国政府积极为吴哥古迹保护贡献力量。在中国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正式组建“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中国工作队(CSA)”,并于1998年开始在周萨神庙展开了为期十年的保护修复工作。这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柬埔寨实施的第一个文物保护项目,也是中国政府自1950年代援助蒙古国文物建筑保护修缮以来,参与实施的又一个大规模文物古迹国际保护合作项目。

1998年周萨神庙维修

2010年至2018年,CSA完成了为期八年的茶胶寺保护修复项目。2017年,CSA更名CCSA(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中国-柬埔寨工作队)。2019年开始,CCSA开始对王宫遗址计划十余年的保护修复项目。30多年来,本着维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增进中柬人民友好的初心,CCSA在吴哥这片热土上不断学习与探索,提升与融入,发展成为一支具备多学科背景的专业队伍,成为吴哥古迹保护国际行动中的有生力量。

茶胶寺北回廊修复前后对比图

至迟从2018年以来,我国开始从传统对外援助向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升级,将传统的发展援助内涵外延逐步拓展为更加多元的国际发展合作,强调可持续发展援助,以“发展合作伙伴”替代传统的援助国、受援国概念,中国援外文物保护与考古合作更加注重中外合作交流,中柬合作文物保护研究持续深入发展。

高棉文明的核心价值及其历史地位

高棉文明的核心价值在于其高度发达的水利文明(稻作文明)、规划有序的交通系统、惊叹世人的石筑文明、繁荣兴盛的城市文明、凝聚力量的宗教文明、朴素无华的手工业文明等。

吴哥古迹核心区分布示意图

吴哥现存水利工程遗存包括9至12世纪修建的大型水池类、运河等水利工程设施,以及连通各地的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时至今日,其中部分古代水利设施与道桥系统仍然发挥着重要功用。

大吴哥城西北连接西池与猪河的奥容卡运河

目前,已发现六条吴哥时期从都城四面向外延伸的主要官道线路,共同形成了吴哥道路交通的大型网络,总长共计约1000公里。这六条官道沿途设置了多处驿站、行宫、馆舍、兵站、医院、水池、古桥等场所,与相互衔接的道路共同串连成为设施齐备的古道交通线。

磅通克黛桥

吴哥王朝于9至15世纪的六百多年间,在政教合一的“神王思想”指导之下,在前吴哥时期真腊三波坡雷古寺庙群等建筑文化基础之上,在强大国力和信仰的支配下,大规模建造了包括历代都城和寺庙为主的吴哥古迹建筑群。

吴哥寺庙、宫殿和桥梁等诸多古建筑群中的雕刻主要以古印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史诗和神话为题材,反映了对婆罗门教的普遍信仰。阇耶跋摩七世(约公元1181-1218年在位)时期修建了王城、寺院、医院、驿站、桥梁等大量建筑,很多高大建筑以国王本人为原型塑造的四面佛塔雕刻,象征着婆罗门教中的湿婆神与大乘佛教中的观世音,成为吴哥文化中的艺术经典之一。

班蒂奇玛寺千手观音石雕

吴哥王朝创造了繁荣兴盛的城市文明,无论手工业、商业抑或是都市营建,都展现出了外国舶商“富贵真腊”褒誉的风貌。9-15世纪的吴哥王朝数易国都,先后在今天的柬埔寨暹粒地区、贡开地区存在吴哥王朝的都城五座,其中大吴哥城(Angkor Thom)是最为鼎盛的一座。每一座曾经立都的遗产地点都表现出浓厚的宗教氛围,享有“城市寺庙”的说法。

吴哥城东门遗址

吴哥王朝的对外商贸文化交往

历史上,因为大江大河和淡水湖泊等自然水道与东南海域的连通,加之吴哥时期国力强盛、地域广阔、路网发达,使得吴哥王朝与外界的交通往来较为繁盛,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结点,也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融通点之一。

陶瓷文化交流。吴哥地区出土陶瓷器比较研究是古代中柬文化交流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以高棉窑址的考古发掘和高棉陶瓷研究为主的吴哥窑业考古不断发展,南海水下沉船考古新发现及外销瓷研究成果丰硕,一些出土和出水陶瓷器对于理解吴哥文明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特别是与东南亚及中国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往非常重要,从而有力证明通往古代柬埔寨西北地区的吴哥一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条重要支线和经贸文化往来的重要节点。

南宋龙泉窑青釉小口罐(左:周萨神庙出土;右:广州市博物馆藏)

宗教文化传播与交流。在柬埔寨,吴哥王朝后期,印度教和大乘佛教的影响式微,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普通居民都已转而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长期以来,我国学界认为南北朝时期自海上输入了较多的笈多艺术因素,但这些因素是从印度直接输入的,还是经过了东南亚的中转,则缺乏更清晰的认识,通过比较研究将有助于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推进到学术前沿。

吴哥古迹保护研究的基本启示

30多年来,中国文物工作者与国际同行一道,对吴哥古迹开展较全面的考古调查及古迹修复保护,坚持在柬埔寨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方面深入研究,在文物保护和修复工程技术方面精益求精,提升了自身国际文物保护治理能力,并积极传播和展示柬埔寨人民创造的古代文明,对中柬传统友谊乃至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产生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积极作用。同时,坚持国际合作文物保护与考古模式,共同推进吴哥文物考古研究,推动古代中柬文化交流研究走深、走实,在世界范围、国际视野下更好认识中华文明的特质。

吴哥古迹考古作为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一的柬埔寨文物保护领域的实质性合作的重要实践和研究案例,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和文化基石之一,对中国考古“走出去”参与世界古代文明研究提供重要案例,从考古和文物保护角度加强古代中柬文化交流和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为新时代中柬两国传统友好关系持续健康发展并为中柬友谊续写新的篇章的历史基础提供考古支撑,为增进中柬睦邻友好传统友谊,作出国际合作文物考古方面的积极贡献。

30余年的实地工作当中,中柬双方专业和管理人员之间、工人之间建立了非常亲和友善的合作交流关系,朴素真挚地体现了中柬人文交往和民心相通的宝贵,也反映出文化交流互鉴的文明如水、润物无声的特殊作用,也充分说明“文物外交”是一张闪耀着人文关怀的国家“金名片”,在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和中外交流合作中具有特殊作用。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微信公众号